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

一村一辅警: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邵阳创新

发布时间:2019-06-27 07:34:59 来源:人民论坛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农村警务工作,大力推行“一村一辅警”机制,扎实开展智慧农村警务室建设。意见的实施,标志着湖南省邵阳市于2016年7月创新推行的“一村一辅警”农村警务经验正式在全国被推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2016年以来,邵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平安邵阳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市3299个村建立辅警工作站,全面推行“一村一辅警”制度,着力破解基层治安维稳难题,探索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创新的有效路径,有力诠释了“枫桥经验”的群众性、实践性和可持续性。

坚持问题导向

时刻牵挂基层群众的身边事、难心事

邵阳市是湖南省人口第一大市、面积第二大市,辖12个县市区,拥有830万户籍人口,732万常住人口,其中70%的人口在农村。2016年,合乡并村工作基本完成后,全市5921个村(社区)合并为3299个村(社区),建制村数量减少,合并村人口激增,平均为1819人,最多达5386人;同时,受多重因素影响,全市农村治安形势复杂,群众利益诉求不断涌现,矛盾纠纷易发多发,不稳定因素交织叠加,人民群众对增强安全稳定的呼声非常强烈,这些都给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部门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带来了新情况新挑战。

一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滞后。“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有的把治理当管理,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导致一些地方社会治理虚化。

二是矛盾问题多元分化。脱贫攻坚、涉法涉诉、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环境污染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问题,有的在短时间内难以彻底解决,给社会安全稳定埋下隐患。

三是安全防控基础薄弱。全市512万农村常住人口中,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男性青壮年人口占比不到15%,可用于群防群控、维护稳定的群众力量明显不足。四是警务保障力量不足。全市警民比例为1:1628,个别乡镇为高达1:8994,165个农村基层派出所的平均警力为6.8名,基层警力不足、防控基础薄弱等突出问题长期存在并日益突出。针对这些实际问题,2016年初,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前期做好社区警务的基础上,把警力推向农村,以农村基层派出所为依托全面推行“一村一辅警”制度。当年5月,出台《加强公安消防基层基础工作五条措施》,明确在并村后的行政村实行“一村一警”,设立村警务工作站,每村派驻一名辅警,先在武冈市进行试点,而后在全市推行。

坚持创新发展

以改革手段增强辅警队伍战斗力、凝聚力

“一村一辅警”制度的建立,是邵阳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创新,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益尝试,为破解基层警力不足、处警效率不高、服务不对称等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邵阳模板”,是“枫桥经验”的成功实践。

一是创新聘用方法。改变过去临聘协警、联防队员“谁缺谁聘,随意聘用”的方式,采取“市级定标准、县级拿方案”的招录模式,通过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规范全市辅警招聘工作,并严格按照国家公务员考录程序执行,重点聘用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熟悉周边环境的村民以及合村后退下来的村干部。二是改变工作地点。在村级活动中心设立“一村一辅警”工作站,所有辅警一律在辅警工作站挂牌值班,确保辖区警情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及时处置。三是改革工作方式。出台《邵阳市驻村辅警管理办法》,将过去协警的协助民警处理突发事件的单一职能完善为矛盾化解、治安防范、信息采集、交通疏导、安全消防、管控协查、现场管理、便民服务等8个基本方面。每一位辅警平时以工作站为基点,处置辖区内各类问题,需要时,启动派出所、驻村辅警、邻村辅警联动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农村防控力量,快速联动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应对处置能力。

坚持服务基层

用改革成效提高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在此次被列入中央文件之前,“一村一辅警”的良好治理效果已在湖南省内被得到验证。邵阳“一村一辅警”制度实施3年多来,取得了基层综合警力切实增强、民事刑事治安案件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高的综合效应。2018年,全市165个农村派出所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28.1%、10.6%,其中农村刑事案件降幅高达40%,治安案件降幅高达50.6%。

一是探索了农村基层治理改革创新的新途径。“一村一辅警”制度将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延伸至村一级,创造性地开展村级警务工作,充分发挥了住村辅警社会治理组织者、社会矛盾调解员和社会摩擦润滑剂的作用,实现了对基层矛盾纠纷的调处由“事后处置”到“事前预防”,很多矛盾隐患因辅警的主动介入得到快速化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预期目的。2019年,“一村一辅警”制度被列为“湖南省12件重点民生实事”,在全省2.3万个行政村全面推行。二是搭建了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新桥梁。辅警常年吃在村里、住在村里、扎根在村里,成为守在老百姓身边的“警察”和全天候的“服务员”,拉近了警民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群众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出了事等警察远道赶来处理,现在有困难喊辅警,10分钟就可以到屋里来“帮忙”。今年以来,全市驻村辅警共走访群众58万余户,为民办实事5万余件,实现了农村治安秩序好、安全防范好、法制宣传好、服务群众好、警民关系好的“五好”工作目标。三是开辟了缓解基层警力不足的新渠道。实施“一村一辅警”制度以来,全市165个农村基层派出所的平均警力从6.8名迅速提升到19.9名,增加了2.95倍,长期困扰基层警力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今年1-5月,全市驻村辅警共调解矛盾纠纷13000余起,协破刑事案件641起,协查行政案件2152起,化解民转刑案件708起,协助交通疏导29680次,排查各类治安、消防安全隐患16371起。

正是由于良好的治理成效,2019年湖南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特别部署“推行一村一辅警”。

坚持专群结合

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可持续、可推广

湖南省邵阳市作为“一村一辅警”的首创地,其“改革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妥善预防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努力使基层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做法和成效,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村一辅警”制度,通过专业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结合,符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要求,实现了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目标,这是基层治理共建共享的改革与创新,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传承与发扬,是建设高水平平安社会的具体实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

一是确保辅警队伍相对稳定。各县市区针对辅警出入流动性大的特点,以县级为单位设立活动档卡,对有应聘需求的合格人员建档立卡,根据家庭住址、年龄结构、岗位意向进行分档,人员随出随入,确保驻村辅警总量不变。二是经费保障及时足额到位。按照“财政保障、分级负担”原则,市区两级财政按6:4比例分担,其他县市辅警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辅警基本工资等保障性经费,按人均每年5万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每个工作站每年按5000元的标准提供经费保障;健全完善辅警福利、劳保制度,建立层级晋升机制,积极拓展辅警职业发展空间,营造了留人留心的政策环境。严格的招录程序和有力的制度保障,吸引了大量优秀人员加入辅警队伍。比如,2017年,邵阳市区招聘147名辅警,有1100余人报考,被聘人员中有全日制本科生62人、大专生85人三是实行规范化层级管理。按照“谁用人、谁管理、谁考核”的原则,由公安机关负责对驻村辅警的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派出所对管区民警和村级辅警实行“分片管理、双重考核”,每名民警管理数个工作站,具体负责片区内驻村辅警日常工作指导、管理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工资发放、绩效奖励、续聘解聘的主要依据。

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典型,邵阳“一村一辅警”近年来被全国各界广泛关注、反响热烈。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共有158批次警务交流团来邵考察学习“一村一辅警”工作。

河南省西华县公安局来邵考察学习

河南省兰考县公安局来邵考察学习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来邵考察学习

江西省丰城市公安局来邵考察学习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制日报、中国新闻社等权威中央媒体多次在突出位置报道“一村一辅警”经验。2019年5月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筑牢平安中国的铜墙铁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工作综述》重磅通讯,湖南邵阳“一村一辅警”经验作为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典型,被写入稿件,引起广泛反响。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充分发挥“枫桥经验”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不断的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创新,湖南“一村一辅警”创新实践,为新时代公安机关践行“枫桥经验”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邵阳样本”。(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

责任编辑:唐敏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