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这个春节“就地”过

发布时间:2021-02-01 14:45:15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夏梦 报道)春节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风俗,是难以割舍的浓烈情怀。然而,在当前疫情尚未彻底结束,我国一些省份多点出现散发新冠肺炎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防疫形势愈发复杂的背景下,就地过年显得十分必要。“回家过年”还是“就地过年”,成为摆在每一名外地务工人员面前的一道选择题。“就地过年”关键在于安心,各地各级要做好“就地过年”的安心、稳心、暖心工作。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巩固来之不易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人社部等七部门印发通知,于1月21日至3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鼓励引导农民工等务工人员留在就业地安心过年,为重点企业和其他春节期间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提供用工保障,组织农村劳动力春节后有序外出务工,确保员工健康安全、企业生产有序、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是第一次倡导就地过年,相关影响还需要不断跟进监测分析。可以预见,今年春节期间,市场会激发很大活力,涌现出更多定制化、智能化、绿色化、高品质商品,进一步丰富贯通城市农村、涵盖线上线下、到家到店等消费场景和消费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假期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释放更多新型消费潜力,培育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数字化助“打工人”“线上团员”

现在正处于寒冷季节,非常适合病毒生存。“就地过年”是减少人员长距离流动和大规模聚集,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的必要之举。“就地过年”虽只是倡导,不具强制性,但为了自己及家人,为了全社会,不妨多些服从和忍耐。“就地过年”并非排斥亲情与团圆。“线上拜年、见屏如面”。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即便相隔万里,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与家人通过视频“见面”,跨越时空“线上团圆”,同样可以让“就地过年”变得温情满满。提倡“就地过年”,不是绝对不能回家过年。确有必要回家过年的,必须做好个人防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人群密集的地方要坚持科学配戴口罩;坚持规范洗手;尽可能减少人群聚集;如果有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到正规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治疗。

“留岗红包”助企业增加员工稳定性

面对近期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出现的新挑战,全国各地纷纷出台鼓励企业春节留员工过年的举措。许多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真心实意留住员工“就地过年”。对于不少企业来说,留住员工“就地过年”,避免员工回乡再返程可能会涉及需要隔离而无法及时返工等问题,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春运产生的员工不足的问题,增加了员工的稳定性,利于企业更好地生产经营。企业要通过以岗留工、以薪留工,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礼包”,留住员工“就地过年”。合理安排生产、错峰放假调休,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落实好工资、休假等待遇保障。在年后尽量给员工安排一次带薪探亲休假,以弥补员工无法返乡过年的遗憾。

服务保障助政府巩固“就低过年”

政府作为外来人员“就地过年”的倡导者,必须完善好配套措施,全方位搞好服务保障。比如,组织多种形式的“送温暖”和集体过年活动,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等,让务工人员留在就业地安心过春节。坚持物质激励和人文关怀并重,将服务保障的触角渗透到细化的层面。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要积极关心关照在家乡过年的留守老人与儿童,做好安抚工作,让他们在没有更多亲人陪伴的情况下也能过个好年,让在外群众在当地留得安心、过得舒心。真正实现保障到位、措施齐全,让外地务工人员自愿留下来,让倡议更加有效。

责任编辑:理如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