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天使的印记!丹巴90后藏族姑娘披上“白战袍”,千里“战疫”驰援武汉

发布时间:2020-02-14 10:54:52 来源:康巴传媒

口罩上方

是一双布满血丝的双眼

是被护目镜

压弯了睫毛

戳伤的双眼

是一个连续6天

在武汉一线

奋战的双眼

是一位来自甘孜的

藏族女孩

灵动清澈的双眼

那道道血丝

则是一个白衣天使

在同疫魔战斗时

留下的印记

那天,在自家院落里

他告别父母亲人只身回到岗位

那天,在请战书上

她坚决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那天,在同事们惊讶的眼光中

她剪去长发剃掉鬓角

那天,听到一声集结

她就整装出发,奔赴武汉疫区

,就是正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和病毒战斗的

格绒下姆

6天前的成都,2月7日早上,一批特殊的医护工作者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新八教楼前集结,拥抱、叮嘱、道别,为彼此加油。宣誓之后,一片深红色,汇合成一股暖流,开始向武汉流动。他们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一行131人中,最为特殊的,就是从藏区农家走到四川医护“殿堂”的格绒下姆。

格绒下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仙女”,这个生长于丹巴县革什扎乡洛尔村的90后女孩儿,是个地地道道的“山里娃”。靠着过人天赋和不懈努力,她从丹巴山村一路走向省城成都求学,并顺利通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实习考核,成为医院里的一名眼科护士。

在成都工作6年多来,她早已适应了大城市里快节奏的生活,业务能力也日益精进。每年春节假期,是她最为珍惜的时光。

“她工作很忙,平时打电话都说不了几句话。”下姆的父亲旺尔甲说,不希望女儿太累,每次回来都希望她多休息一下,“我和她妈妈当了一辈子农民,就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但她每次回来都待不了几天。”

今年,早已答应要好好回来陪陪二老的格绒下姆,又食言了。但这一次,她是在家人的支持之下,从容离开的。

“现在疫情严重,你作为医护人员,又是一名党员,要主动申请到疫情前线,我们全家都是你坚强的后盾”。大伯汪扎的一席话,让下姆坚定了到“前线”的决心。

“当时就想着,我一定要去武汉!”

她立即取消休假,回到成都报名参加医院急诊的志愿服务工作,随后又去支援重症医学科的临床护理工作。

2月6日晚,当看到护士长在群里统计志愿申请去疫区一线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并提交了请战书。1个小时后,她接到了护士长的电话,告知被选上去武汉支援了!

然而身旁的丈夫,家乡的父母得知这个消息时,却都是忐忑不安。

电话那头,母亲多吉格玛颤抖着说,“格玛,你可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一定要平安回来啊!”

年迈的奶奶听到消息,甚至担心得差点昏过去。

“放心吧,我可是吉祥如意的仙女,到哪儿都非常幸运的!”笃定“逆行”后,她毅然别过家人,加入援助“川军”,当登上去机场的大巴时,她和在场的同事及亲人挥手告别。

前一秒,彼此还是微笑,别过脸,却已是满脸泪水。

如今,6天过去,格绒下姆已成为一名熟练的“战地”护士。

“我这个眼科护士,没想到成‘红眼儿圈’。”2月12日下午7点,刚走下工作岗位的格绒下姆在电话里对记者说,在武汉的工作强度的确很大,“护目镜很紧,勒得眼睫毛都扎进眼睛,取下来就成这样了。”

跟所有医护人员一样,格绒下姆每天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后,就得坚持很久,“防护服加口罩密封性非常好,给了我们安全感的同时,也会有窒息的感觉,晚上脱下防护服和护目镜,舒服多了,我在考虑是不是把睫毛剪掉。”

在正式进入临床一线之前,医疗队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从防护培训到心理建设,都给了所有医护人员非常大的信心。

“我不是逆行者,但愿能成为一个医疗卫生事业的践行者。”下姆说,到了武汉,她愈发觉得医护人员使命神圣,责任重大,“希望自己护理的每一位患者,都能顺利康复!”

她牵挂着患者,而在千里之外的丹巴,亲人和同事却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牵挂她。

母亲说,“是国家培养了她,国家需要的时候她应该去,只是希望她早点回来!”

奶奶说,“我每天都点灯祈福,希望孙女平平安安,病魔早日消除!”

大伯说,“一定要好好干,给咱丹巴人争光!”

....

作为在此次抗击疫情中,第一个作为医疗队员援助武汉的甘孜人,格绒下姆的身后,是这片土地上所凝聚起来的磅礴力量。

出征之军

必定凯旋

新冠病毒疫情,必除!(降初泽郎 吉静

责任编辑:唐敏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