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大健康

如何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才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9-11-27 08:55:08 来源: 人民论坛网

思响哥荐

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生产者而言,粮食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始终存在。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城镇化不断发展,人多地少、耕地面积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必须集约高效利用耕地,提高粮食产能。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安全需要站在经济全球化角度去认识和寻求更高层次上的保障

思响哥注意到,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全国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一起来看《人民论坛》最新文章!

来源 | 人民论坛杂志11月中及人民论坛网(rmltwz)

作者 |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 刘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问题,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看似简短的一句话,实际分量是沉甸甸的。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就必须从田间到餐桌,建立一条可靠而安全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显然,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生产者而言,粮食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始终存在。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十几年前外国人就发出过“谁来养活中国”之问,中国人当然必须坚定地回答这个问题。从初始生产环节、中间流通环节到最终消费环节作出一系列的努力,直至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初始生产环节:稳定农地规模,提升农产效率

从初始生产环节看,为了保障农副产品充分供应需要关注的因素是粮食耕地等基础设施保障和农业生产率。

到目前为止,中国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底气还是有的。最近十几年来,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幅度基本稳定在合理区间。但是随着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较为突出。为了保障粮食生产,不得不调减经济作物用地,但经济作物又是工业重要原材料,于是转而依靠大量进口。经济作物与粮食同样重要。因此,在农耕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多了粮食用地就必然少了经济作物用地,反之就是经济作物用地增加而粮食用地减少。

我国虽然是疆域辽阔的国家,可是能够用于农业的耕地资源并不丰富,人均耕地低于世界耕地平均水平,属于农地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尽管无土栽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仍然改变不了农业靠天吃饭的根本性质。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工业争地、生活争地、建筑争地愈演愈烈。为此,国家实施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从严管控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严守12000万公顷耕地红线。这些严厉措施还需要落实到位,长期坚持,才能保证优质农地不减少,劣质农地被改良,单产质量不下降。

目前,我国的粮食单产水平长期保持在世界的领先水平。但这只是以地产水平衡量,如果以人均和资产水平衡量,中国在世界上并不居于领先水平,原因是中国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不高、规模化经营不足、农业资源禀赋并不优越。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生产力低下,农民生活水平普遍很低。此后我国启动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从而大大提升了农业产量效益,取得了比较好的农业产出绩效。但是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生产国家相比,中国农业生产率以及粮食生产率仍然差距不小。

不应满足于目前保障粮食安全而取得的现有成就,而应该进一步推进粮食生产变革。推进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精细化、生物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推进农业生产率提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有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才能为粮食安全铺垫扎实的基础。粮食生产基础牢靠了,才能抵御内外部冲击,才能稳固国家经济安全根基。

中间流通环节:提高粮食经营效率

从中间流通环节看,要保障中国人饭碗有三个关键性问题:食品加工、仓储、运输。

端到老百姓饭桌上的食品,都是经过了加工程序的。因而食品加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必须予以重视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政府共担主体责任。企业是生产者,承担生产责任;政府是监管者,承担监管立法和执法责任。这需要共建一个完整的加工质量责任监管体系

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特征,大量出产的农副产品需要储存,以平衡季节性供求周期。因此,足够数量的仓储设施建设和合理的仓储点分布,可以给予食品供应充足的保障。而仓储和加工又势必牵涉到运输,三者之间需要构建合理的网络体系、提升中间环节运行的效率。我国幅员辽阔,但农业资源分布不均,中间流通环节的问题比较突出。往往由于中间环节出现梗阻,导致食品供应不能及时有效地送达消费者手中,或者导致食品最终价格上升,影响老百姓生活。因而粮食安全性的保障需要从终端往后移加强中间流转环节的安全性保障。政府在这个环节不应当缺位,这是确保中间环节不出现严重梗阻的重要条件。

加强粮食经营中间环节的管理是提升粮食安全性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是实现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的必要部署,也是提高粮食经营效率的重要途径。中间环节管理不善,会引发综合效应。目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粮食经营成本在上升,出现粮食价格购储倒挂、进销价倒挂现象。粮食经营的中间流通环节增加,分摊了更多的粮食经营费用,因而最终进入消费环节时,食品成本必然继续上升。为了压低成本保市场价格稳定,政府不得不给予各个中间环节的经营主体以巨额财政补贴,又形成政府隐形债务。另外,粮食储藏时间久了,也会霉烂变质,降低粮食安全性。因此,通过中间流通环节的管理模式创新,减少中间流转环节,压低经营成本,采用先进技术藏粮于技,是当前的粮食管理迫切任务之一。

最终消费环节:保障多样化供应和食品价格稳定

从最终消费环节看,要保障中国人的饭碗有两个关键问题:膳食品种和食品价格。

膳食品种是随着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提高而带来生活品质改善的问题。由于地域性资源分布特点以及中国人种生理构造,似乎以植物性蛋白食品消费为主更加符合中国人生活习惯。而且与欧洲主要是动物性蛋白消费相比,植物性消费更具有健康优势。

从营养构成看,平衡的膳食结构和合理的蛋白质摄入量对人的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过多的单一品种消费和过多的热量摄入均会对人的健康带来负面作用。跟随中国人生活品质提高步伐,要大力改善食物消费品结构,增加更加符合科学养生规律的食物品种,从而减少疾病威胁。因此,保障食物供应的多样性就显得十分必要。

粮价是百价之基,食品价格亦然。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的猪肉价格上涨引发人们对最终消费环节的担心。几个月时间之内,全国猪肉价格快速上涨。有的人会认为,一种食品价格上升了可以改为食用其他消费品,从而避免抢购。但这个道理适用于非必需品商品而不适合于必需品商品。

人的需要首先从吃开始,几乎没有其他可替代的商品。而且不吃猪肉改吃鸡肉,也会助推鸡肉价格上升,依然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通胀的结果是吞噬掉人们更多的货币收入,引起生活质量的下降。因此作为粮食安全的最终消费环节,需要监控市场食品类消费品价格,确保在最终消费环节膳食品种供应充足和食品价格稳定。这是“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最直接任务。

建立全产业链是粮食安全的系统化和全球化保障。从全产业链视角完善粮食产业支持体系,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如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中粮集团推出了全产业链战略。该战略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的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与物流,原料、初级、终极产品的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优质产品供应全过程。粮食全产业链战略的实质是将从原料到消费者的完整产业链有机整合起来,发挥其战略协同效应、规模效应及成本优势,从而形成品牌效应。事实上,一个资源全产业链的竞争时代已经到来。因此,粮食安全需要站在经济全球化角度去认识和寻求更高层次上的保障。

责任编辑:唐敏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